close
廣東文台中通馬桶推薦化發展,軟實力硬功夫
2017年8月,廣東美術百年大展廣東站在廣東美術館舉行,大型歷史畫作《習仲勛在南梁》吸引眾多市民觀看。
廣州大劇院,歌劇《阿依達》帶妝彩排。
2017年8月10日,南國書香節開幕。
2017年8月10日,南國書香節少兒館,孩子們對智能機器人很感興趣。
一個城市被人記住的往往是它的文化名片。好比百老匯之於紐約,時裝周之於米蘭,好萊塢之於洛杉磯……對於廣東來說,以務實、開放、兼容、創新貫之的嶺南文化,正在為世界所熟知。在這裡,高雅與通俗並行不悖,國際與傳統融合促進。
廣東美術百年展、南國書香節、廣州大劇院、星海音樂廳……方所書店、不打烊書店等民間實體書店的蓬勃生長,正在成為廣東文化繁榮發展的代表名片,展現著廣東文化發展的勃勃生機和文化自信。
過去五年,是廣東經濟社會大轉型大發展的五年,也是文化建設大跨越大提升的五年,廣東的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取得瞭令人矚目的喜人成果。廣東文化強省建設的步伐更快,文化發展的成果共享面更廣,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更豐富。
“凡是工商發達之地,必是文化興盛之邦。”廣東作為我國改革開放的窗口,在創造經濟奇跡的同時,也在開創一個文化繁榮的新時代。在文化強省之路上,廣東湧現出一批制作精良的文化作品,打造瞭一批享譽中外的文化品牌項目,催生瞭一批實力雄厚的文化企業。
文化空間
廣州是內地文化消費最具活力、消費需求最旺盛的城市之一,也是台中通馬桶廣東文化的代表和窗口之一。
站在600米高的廣州塔俯瞰,二沙島是廣州城市中心高樓林立下難得的綠洲,這個1.26平方公裡的江中島,寸土寸金的“城市之心”也是這座市民文化藝術生活中心之一。
小島之上,星海音樂廳、廣州美術館、廣州交響樂團、廣東華僑博物館,相隔不到500米。數個高端藝術場所少有地天然聚集,這裡早已成為廣州文化地標性空間與文化名片集中地。
城市的文化運營,需要足夠的空間作為載體。
未來,二沙島將與海心沙打通“任督二脈”,共同撐起廣州城央的一片“文化綠洲”。
今年9月底,二沙島東端綠地變身為現代濱江都市公園,從二沙島將可步行直通海心沙;10月中旬二沙島藝術公園將被打造成為廣州中心城區最大的藝術草坪。這意味著,隨著二沙島的打通,二沙島—海心沙—花城廣場,將連成一線,構築文化名片雲集文化空間。
“交通是二沙島發展最大的掣肘和瓶頸。”星海演藝集團管委會副主任、星海音樂廳主任劉瑩說,此前公共交通10點半收車,演出散場的觀眾需徒步走出二沙島是常有的事。“這次‘要塞打通’對於兩館一團來說,無疑讓人歡欣鼓舞”。物理空間的內外台中清化糞池推薦聯通,這個充滿音樂和藝術氛圍的島,無疑為廣州公共文化空間更多延展的想象與可能。
文化藝術場館的使命,不單是提供演出或展覽的空間,更是一座城市的氣質來源和精神居所。
“場館是觀眾藝術思想熏陶,文化消費習慣得以養成的必備途徑與載體。通過場館,讓人們離高雅藝術、離品質文化更近,從而對人們的生活產生切實影響,這是場館存在的久遠意義。”劉瑩說。
中山大學教授、博導、文化研究所所長李宗桂說,文化是耳濡目染、漸進的過程,從縱向看,文化在一定時期有著一定特征和需求。當前,隨著市民受教育程度提升,廣東的文化講座、文藝產品、民間組織的社會文化團體機構越來越多,廣東市民對文化生活的要求越來越強烈,需求更多元,且逐漸從大眾文化、流行文化等通俗文化往高雅文化方面的需求提升。
李宗桂打比方,老廣一輩原來愛去茶樓聽聽粵曲、粵劇,現在卻不一樣,也會去二沙島走走,三五好友看大片,看芭蕾舞,看戲劇,已是普遍現象。像嶺南論壇、市民論壇等比較高雅的文化活動,如今聽眾也非常之多。“走道裡都站滿人,太爆滿臨時換場地的情況都有,老百姓對文化生活的內容要求更豐富多元瞭,參與群體老中青都有,傳統的、新潮的、全民性的都有”。
廣州隻是廣東的一個縮影。截至2015年底,廣東基本實現全省基層公共文化設施全覆蓋。數據顯示,全省建有縣級以上公共圖書館145個、文化館146個,鄉鎮(街道)綜合文化站1602個,行政村(社區)文化室37191個,行政村(社區)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8744個。每萬人擁有公共文化設施面積達1281.5平方米,位居全國前列。
在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陳希看來,不僅是廣州,全省在公共文化設施體系建設上也是非常突出的。“這裡擁有世界級的文化設施,包括廣州圖書館、廣東省博物館、廣東美術館、廣州大劇院、星海音樂廳等大型文化設施機構在全國乃至全世界,硬件、服務均是領先的”。
文化內涵
好的文化場館,需要好的內容驅動,讓場館“活”起來。
對於廣東美術館來說,過去的一個月是今年最熱鬧的時節,也是廣東美術與廣東文化一次前所未有的驚艷亮相。
今年7月8日,“其命惟新———廣東美術百年大展”在中國美術館向公眾揭開面紗,這是廣東首次舉辦的大規模、全面總結廣東美術百年歷程的大型畫展,旨在向經典致敬。
高劍父的《東戰場上的烈焰》、關山月的《綠色長城》、黎雄才的《護林》、潘鶴的《艱苦歲月》、湯小銘的《永不休戰》……554件廣東美術百年經典作品首次集結,全面總結展示瞭廣東美術“開風氣之先、領時代之新、走變革之路”的發展歷程。
用大展總策劃、中國美協副主席、廣東省文聯主席許欽松的話來說,大展為廣東美術重新樹立瞭新的整體形象,把廣東美術在中國美術史的貢獻第一次系統地、以一本歷史大書式的方式呈現出來。
北京展出在美術界、理論界、文化界好評如潮。隨後,大展從北京移師廣州,再次獲得巨大成功。不到一個月,廣東美術館入場參觀觀眾超過11萬人次,創下觀展人數歷史新高,最高單日觀展人數約有8000人次。韶關、清遠、茂名等許多廣東各地觀眾都特地遠道而來觀展,甚至有一位珠海觀眾8次來看廣州站展覽。
“在全國的格局中,廣東文化總能站在時代前沿,這才是其真正價值所在。”大展在廣州站落幕時,大展學術委員會副主任、中國美協理論委員會副主任、中國美術館原副館長梁江曾評價,大展之所以成功,在於從思想上對百年廣東美術重新審視、解讀。
在今年,如果說之前的二沙島上演瞭一場美術的視覺盛宴,那麼10月的二沙島則將帶來古典音樂無與倫比的聽覺享受。
交響樂團的“天團”———維也納愛樂樂團廣州首秀,在新一代指揮大師安德裡斯·尼爾森斯的率領下,10月21日、22日將為廣州樂迷帶來兩場音樂盛宴;今年正值貝多芬逝世190周年,10月27日至30日當紅明星指揮“炸子雞”杜達梅爾將率領西蒙·玻利瓦爾交響樂團連續四場演繹經典的貝多芬九大交響曲全集,廣州是中國內地唯一一站。
“杜達梅爾攜貝多芬交響曲全集落戶廣州,這個消息太轟動瞭”。著名作曲傢、音樂教育傢、廈門大學藝術研究所所長鮑元愷在微博上說。他評價,“廣州已經成為古典音樂重鎮。”
一周之內,世界頂級交響樂團的六場頂級古典音樂交響樂,將廣州樂迷對古典音樂的熱情推向高峰。劉瑩說,廣州的古典音樂已跟世界接軌。
“兩場維也納愛樂的票已提前半年全部售罄,杜達梅爾的四場也所剩無幾”。為瞭在傢門口看到世界級古典音樂演奏,不少樂迷通宵排隊購買惠民票。
她感慨,培育一票難求的古典音樂市場,星海音樂廳堅持瞭19年。“通過降低內容和票價門檻,星海音樂廳量身定做、循序漸進,立體推廣,從免費,到低票價,再到高票價,一步一個臺階來做。”比如每年10場免費的走進交響音樂、相約音樂廳堅持瞭12年,50元的音樂下午茶堅持瞭10年,50元的周末民樂坊、50元的室內音樂場也堅持瞭三四年。“周三晚上推室內樂普及,從最開始的臺下隻有幾十個人,到如今460人的小廳都是滿的。”劉瑩還驚喜地發現,培育周期越來越短,像很難(推廣)的室內樂兩年就培育好瞭。
去年,星海音樂廳演出、活動達420場,接待觀眾約40萬,在全國音樂廳中名列前列。據相關權威排行榜的數據,星海音樂廳連續4年活躍度前十,兩年前三。劉瑩說,“某種程度上,作為全國最早的專業音樂廳,星海音樂廳19年的發展,改變瞭高雅音樂在中國的版圖,原來隻有北、上,現在不僅來廣州,還有的世界頂級演出隻來廣州。”
在廣州生活30多年來的劉瑩看到,這座城市的文化內涵,品質改變都非常大,“現在越來越有國際化大都市的氣質。”
國際視野
對一座城市來說,劇院是氣質的象征,也是文化交流碰撞的平臺。
2010年5月至2016年12月31日,廣州大劇院演出共2306場,年均演出近400場,場均銷售率65%.共有接近200萬人次走進廣州大劇院,參觀、觀看演出和參與藝術活動,其已躋身“世界十大歌劇院”行列。
近7年來,廣州大劇院聯手世界一流劇院及一線歌唱傢,制作推出《圖蘭朵》、《托斯卡》、《蝴蝶夫人》、《茶花女》、《卡門》等多部經典歌劇的“廣大版”,改寫瞭廣州沒有上演過全景歌劇的歷史。其中百老匯音樂劇《劇院魅影》連演42場,創下廣州音樂劇票房和演出場次的最高紀錄。幾天前,今年年度歌劇大制作《阿依達》為“第七屆廣州藝術節·戲劇2017”華麗落下帷幕,反響熱烈。
這正是廣州戲劇市場國際化的一個縮影。
在廣州,全世界最好的劇目正在被帶到傢門口,劇院也成為廣州對外文化交流的主渠道之一,每年有3000個藝術團體和藝術傢來到廣州大劇院。
“在高雅藝術的傳播和國際化上,重要路徑是邀請國際著名演出團體來演出,我都去看過。這是文化國際化的符號,也是代名詞”。中山大學博導教授、文化研究所所長李宗桂如是說。
越是民族的,就越是國際的。在傳承嶺南本土文化上,廣州大劇院也一以貫之。剛剛落幕的2017年廣州藝術節上,“本地優秀劇目展演”列入三大系列板塊之一,廣州歌舞劇院的大型原創音樂劇《西關小姐》、大型武俠雜技劇《笑傲江湖》都陸續上演,展現瞭廣州的本土風情。廣州大劇院不僅僅將國外優質作品引進來,更希望通過推廣本土的戲劇作品,讓其發展帶上更多“廣東特色”。
“我們一直很重視傳承本土文化。我們引進海外劇目的目的,是為瞭把優秀演出帶給觀眾,也希望跟本地文化有更好的交流互動,能夠真正地讓本地的傳統文化借鑒優秀的經驗。”廣州大劇院演出中心總監陳睿近期接受南都記者采訪時介紹,劇院作為一個文化交流的平臺,在“引進來,走出去”上探索和實踐良性互動。
毋庸置疑,從舉辦梅花獎、世界戲劇節,到以戲劇為主題的廣州藝術節,廣州通過塑造品牌、建造國際水平場館、培養吸引戲劇人才,具有廣州氣質的“國際戲劇之都”已經顯現。據透露2018年廣州將正式向國際劇協申報“國際戲劇之都”。
文化藝術對城市氣質的提升是潛移默化的。業界評價,過去七年廣州大劇院的“潤物有聲”中,城市和民眾的氣質都得以提升。
中國對外文化集團公司董事長、廣州大劇院院長張宇也對媒體表示,以前大傢一直認為廣東人就愛聽流行音樂,沒有劇團敢來廣州演出。而現在來廣州演出,劇院場地往往需要提前一年才能訂到。
此外,廣州目前也已經初步形成以廣州大劇院、星海音樂廳、廣東演藝中心劇院、友誼劇院、蓓蕾劇院、黃花崗劇院、中山紀念堂等組成的廣州演藝劇場圈;很多劇院擁有一流的硬件設施,座位數量超過10000個,年演出超過1000多場,這些都為廣東文化強省的建設打下堅實的基礎。
文化創新
創新才能繁榮,這也是城市文化運營不斷煥發活力的源泉。
廣東文藝,早已不再是“說電視劇必提《情滿珠江》,說文學必稱《三傢巷》,看舞臺多唱粵劇大戲,談歌曲還在《濤聲依舊》”的景象,近年來湧現出一大批精品力作。
廣東通過開展“廣東省青年創作扶持計劃”和“中國夢”“海上絲綢之路”主題創作計劃等,推廣委約創作、項目推動等創作組織方式,成功“孵化”一批思想性、藝術性、觀賞性俱佳的嶺南精品力作,如音樂劇《烽火·冼星海》,民族交響套曲《絲路粵韻》,粵劇《夢·紅船》《刑場上的婚禮》《還金記》,雜技劇《笑傲江湖》《與妻書》,話劇《韓文公》《康梁》,以及潮劇《古城風雷》、漢劇《詩娘》、山歌劇《客魂·傢風》等。其中,舞劇《沙灣往事》榮獲第十一屆中國藝術節文華大獎,少兒舞蹈《爸媽我想你》和曲藝《羊續懸魚》獲得第十一屆中國藝術節群星獎。
不僅文化作品,文化活動品牌也在創新中煥發光彩。
為何創辦24年之久的“南國書香節”品牌活動的吸引力不減反增?南國書香節從1993年創辦至今,規模日益擴大,辦展方式不斷創新,尤其是今年,分會場增至13個市,全省主、分會場吸引200多萬讀者入場,展會面積10多萬平方米,舉辦400多場次的文化活動,成為深受南粵大地廣大群眾熱切期待和共同參與的閱讀嘉年華。
廣東省委宣傳部出版處處長、南國書香節組委會秘書處秘書長張偉濤說,作為文化強省的重要抓手,廣東的全民閱讀活動起步早、影響大,“書香嶺南”全民閱讀活動蔚然成風,近年來在培育活動品牌、深入推動基層群眾閱讀活動、創新推廣方式、凝聚各方力量、建設長效機制等方面取得新進展,走在全國前列。
南國書香節的創新性不斷。辦展對象始終堅持面向青少年讀者為主,選擇固定在8月辦展,為青少年暑期提供一份文化大餐;辦展模式始終堅持公益性質,每年均推出一批文化惠民活動,比如今年推出書香之夜和“圖書秒殺”活動(低至6折),受到讀者歡迎;參展內容始終堅持大文化跨界融合,工藝術美展、廣府文化展、花城文學獎、南方出版高峰論壇等,產生廣泛影響;辦展范圍上始終堅持主會場帶動分會場全省聯動,形成全省上下共享書香的濃鬱氛圍。
全民閱讀,廣東走在全國前列。據調查,廣東省18-70周歲城鄉居民的綜合閱讀率較全國平均水平高出13.5個百分點,其中,廣州市各媒介綜合閱讀率高達98.9%,高出全國平均水平20多個百分點。
在民間,廣東也湧現出越來越多個性鮮明、超前的文化創新項目。
方所作為公共文化空間的標桿誕生於廣州,它致力於構建中國獨一無二的新生活美學體系,為市民提供城市復合式文化公共空間的新可能。2011年成立以來,已舉辦超過600場的文化交流活動,當中直接參與活動現場的人數達20萬人次。
“我們做的不僅是書店,而是一個文化平臺,一種未來的生活形態。”方所創始人毛繼鴻曾表態,希望它是能改變城市生活方式的空間。在他看來,書店是城市的靈氣所在,它擁有其他公共空間所不能取代的多樣性。
而與方所走差異化路線的1200bookshop24小時不打烊書店,也快速成為這個城市的新風景線。保安、獨立舞者、單車環遊世界的清華學生、以書店為傢的流浪兒童等,都成為深夜故事的主角。在這裡,書店開始變成一種新型空間,陌生人之間重拾互動、交流。
書店與城市共生共長,也正為文化創新註入活力。
出品:南都采編指揮中心
專題統籌:趙勇
主筆:南都記者賀蓓
攝影:南都記者陳志剛賀蓓實習生陳海學
來源:南方都市報
2017年8月,廣東美術百年大展廣東站在廣東美術館舉行,大型歷史畫作《習仲勛在南梁》吸引眾多市民觀看。
廣州大劇院,歌劇《阿依達》帶妝彩排。
2017年8月10日,南國書香節開幕。
2017年8月10日,南國書香節少兒館,孩子們對智能機器人很感興趣。
一個城市被人記住的往往是它的文化名片。好比百老匯之於紐約,時裝周之於米蘭,好萊塢之於洛杉磯……對於廣東來說,以務實、開放、兼容、創新貫之的嶺南文化,正在為世界所熟知。在這裡,高雅與通俗並行不悖,國際與傳統融合促進。
廣東美術百年展、南國書香節、廣州大劇院、星海音樂廳……方所書店、不打烊書店等民間實體書店的蓬勃生長,正在成為廣東文化繁榮發展的代表名片,展現著廣東文化發展的勃勃生機和文化自信。
過去五年,是廣東經濟社會大轉型大發展的五年,也是文化建設大跨越大提升的五年,廣東的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取得瞭令人矚目的喜人成果。廣東文化強省建設的步伐更快,文化發展的成果共享面更廣,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更豐富。
“凡是工商發達之地,必是文化興盛之邦。”廣東作為我國改革開放的窗口,在創造經濟奇跡的同時,也在開創一個文化繁榮的新時代。在文化強省之路上,廣東湧現出一批制作精良的文化作品,打造瞭一批享譽中外的文化品牌項目,催生瞭一批實力雄厚的文化企業。
文化空間
廣州是內地文化消費最具活力、消費需求最旺盛的城市之一,也是台中通馬桶廣東文化的代表和窗口之一。
站在600米高的廣州塔俯瞰,二沙島是廣州城市中心高樓林立下難得的綠洲,這個1.26平方公裡的江中島,寸土寸金的“城市之心”也是這座市民文化藝術生活中心之一。
小島之上,星海音樂廳、廣州美術館、廣州交響樂團、廣東華僑博物館,相隔不到500米。數個高端藝術場所少有地天然聚集,這裡早已成為廣州文化地標性空間與文化名片集中地。
城市的文化運營,需要足夠的空間作為載體。
未來,二沙島將與海心沙打通“任督二脈”,共同撐起廣州城央的一片“文化綠洲”。
今年9月底,二沙島東端綠地變身為現代濱江都市公園,從二沙島將可步行直通海心沙;10月中旬二沙島藝術公園將被打造成為廣州中心城區最大的藝術草坪。這意味著,隨著二沙島的打通,二沙島—海心沙—花城廣場,將連成一線,構築文化名片雲集文化空間。
“交通是二沙島發展最大的掣肘和瓶頸。”星海演藝集團管委會副主任、星海音樂廳主任劉瑩說,此前公共交通10點半收車,演出散場的觀眾需徒步走出二沙島是常有的事。“這次‘要塞打通’對於兩館一團來說,無疑讓人歡欣鼓舞”。物理空間的內外台中清化糞池推薦聯通,這個充滿音樂和藝術氛圍的島,無疑為廣州公共文化空間更多延展的想象與可能。
文化藝術場館的使命,不單是提供演出或展覽的空間,更是一座城市的氣質來源和精神居所。
“場館是觀眾藝術思想熏陶,文化消費習慣得以養成的必備途徑與載體。通過場館,讓人們離高雅藝術、離品質文化更近,從而對人們的生活產生切實影響,這是場館存在的久遠意義。”劉瑩說。
中山大學教授、博導、文化研究所所長李宗桂說,文化是耳濡目染、漸進的過程,從縱向看,文化在一定時期有著一定特征和需求。當前,隨著市民受教育程度提升,廣東的文化講座、文藝產品、民間組織的社會文化團體機構越來越多,廣東市民對文化生活的要求越來越強烈,需求更多元,且逐漸從大眾文化、流行文化等通俗文化往高雅文化方面的需求提升。
李宗桂打比方,老廣一輩原來愛去茶樓聽聽粵曲、粵劇,現在卻不一樣,也會去二沙島走走,三五好友看大片,看芭蕾舞,看戲劇,已是普遍現象。像嶺南論壇、市民論壇等比較高雅的文化活動,如今聽眾也非常之多。“走道裡都站滿人,太爆滿臨時換場地的情況都有,老百姓對文化生活的內容要求更豐富多元瞭,參與群體老中青都有,傳統的、新潮的、全民性的都有”。
廣州隻是廣東的一個縮影。截至2015年底,廣東基本實現全省基層公共文化設施全覆蓋。數據顯示,全省建有縣級以上公共圖書館145個、文化館146個,鄉鎮(街道)綜合文化站1602個,行政村(社區)文化室37191個,行政村(社區)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8744個。每萬人擁有公共文化設施面積達1281.5平方米,位居全國前列。
在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陳希看來,不僅是廣州,全省在公共文化設施體系建設上也是非常突出的。“這裡擁有世界級的文化設施,包括廣州圖書館、廣東省博物館、廣東美術館、廣州大劇院、星海音樂廳等大型文化設施機構在全國乃至全世界,硬件、服務均是領先的”。
文化內涵
好的文化場館,需要好的內容驅動,讓場館“活”起來。
對於廣東美術館來說,過去的一個月是今年最熱鬧的時節,也是廣東美術與廣東文化一次前所未有的驚艷亮相。
今年7月8日,“其命惟新———廣東美術百年大展”在中國美術館向公眾揭開面紗,這是廣東首次舉辦的大規模、全面總結廣東美術百年歷程的大型畫展,旨在向經典致敬。
高劍父的《東戰場上的烈焰》、關山月的《綠色長城》、黎雄才的《護林》、潘鶴的《艱苦歲月》、湯小銘的《永不休戰》……554件廣東美術百年經典作品首次集結,全面總結展示瞭廣東美術“開風氣之先、領時代之新、走變革之路”的發展歷程。
用大展總策劃、中國美協副主席、廣東省文聯主席許欽松的話來說,大展為廣東美術重新樹立瞭新的整體形象,把廣東美術在中國美術史的貢獻第一次系統地、以一本歷史大書式的方式呈現出來。
北京展出在美術界、理論界、文化界好評如潮。隨後,大展從北京移師廣州,再次獲得巨大成功。不到一個月,廣東美術館入場參觀觀眾超過11萬人次,創下觀展人數歷史新高,最高單日觀展人數約有8000人次。韶關、清遠、茂名等許多廣東各地觀眾都特地遠道而來觀展,甚至有一位珠海觀眾8次來看廣州站展覽。
“在全國的格局中,廣東文化總能站在時代前沿,這才是其真正價值所在。”大展在廣州站落幕時,大展學術委員會副主任、中國美協理論委員會副主任、中國美術館原副館長梁江曾評價,大展之所以成功,在於從思想上對百年廣東美術重新審視、解讀。
在今年,如果說之前的二沙島上演瞭一場美術的視覺盛宴,那麼10月的二沙島則將帶來古典音樂無與倫比的聽覺享受。
交響樂團的“天團”———維也納愛樂樂團廣州首秀,在新一代指揮大師安德裡斯·尼爾森斯的率領下,10月21日、22日將為廣州樂迷帶來兩場音樂盛宴;今年正值貝多芬逝世190周年,10月27日至30日當紅明星指揮“炸子雞”杜達梅爾將率領西蒙·玻利瓦爾交響樂團連續四場演繹經典的貝多芬九大交響曲全集,廣州是中國內地唯一一站。
“杜達梅爾攜貝多芬交響曲全集落戶廣州,這個消息太轟動瞭”。著名作曲傢、音樂教育傢、廈門大學藝術研究所所長鮑元愷在微博上說。他評價,“廣州已經成為古典音樂重鎮。”
一周之內,世界頂級交響樂團的六場頂級古典音樂交響樂,將廣州樂迷對古典音樂的熱情推向高峰。劉瑩說,廣州的古典音樂已跟世界接軌。
“兩場維也納愛樂的票已提前半年全部售罄,杜達梅爾的四場也所剩無幾”。為瞭在傢門口看到世界級古典音樂演奏,不少樂迷通宵排隊購買惠民票。
她感慨,培育一票難求的古典音樂市場,星海音樂廳堅持瞭19年。“通過降低內容和票價門檻,星海音樂廳量身定做、循序漸進,立體推廣,從免費,到低票價,再到高票價,一步一個臺階來做。”比如每年10場免費的走進交響音樂、相約音樂廳堅持瞭12年,50元的音樂下午茶堅持瞭10年,50元的周末民樂坊、50元的室內音樂場也堅持瞭三四年。“周三晚上推室內樂普及,從最開始的臺下隻有幾十個人,到如今460人的小廳都是滿的。”劉瑩還驚喜地發現,培育周期越來越短,像很難(推廣)的室內樂兩年就培育好瞭。
去年,星海音樂廳演出、活動達420場,接待觀眾約40萬,在全國音樂廳中名列前列。據相關權威排行榜的數據,星海音樂廳連續4年活躍度前十,兩年前三。劉瑩說,“某種程度上,作為全國最早的專業音樂廳,星海音樂廳19年的發展,改變瞭高雅音樂在中國的版圖,原來隻有北、上,現在不僅來廣州,還有的世界頂級演出隻來廣州。”
在廣州生活30多年來的劉瑩看到,這座城市的文化內涵,品質改變都非常大,“現在越來越有國際化大都市的氣質。”
國際視野
對一座城市來說,劇院是氣質的象征,也是文化交流碰撞的平臺。
2010年5月至2016年12月31日,廣州大劇院演出共2306場,年均演出近400場,場均銷售率65%.共有接近200萬人次走進廣州大劇院,參觀、觀看演出和參與藝術活動,其已躋身“世界十大歌劇院”行列。
近7年來,廣州大劇院聯手世界一流劇院及一線歌唱傢,制作推出《圖蘭朵》、《托斯卡》、《蝴蝶夫人》、《茶花女》、《卡門》等多部經典歌劇的“廣大版”,改寫瞭廣州沒有上演過全景歌劇的歷史。其中百老匯音樂劇《劇院魅影》連演42場,創下廣州音樂劇票房和演出場次的最高紀錄。幾天前,今年年度歌劇大制作《阿依達》為“第七屆廣州藝術節·戲劇2017”華麗落下帷幕,反響熱烈。
這正是廣州戲劇市場國際化的一個縮影。
在廣州,全世界最好的劇目正在被帶到傢門口,劇院也成為廣州對外文化交流的主渠道之一,每年有3000個藝術團體和藝術傢來到廣州大劇院。
“在高雅藝術的傳播和國際化上,重要路徑是邀請國際著名演出團體來演出,我都去看過。這是文化國際化的符號,也是代名詞”。中山大學博導教授、文化研究所所長李宗桂如是說。
越是民族的,就越是國際的。在傳承嶺南本土文化上,廣州大劇院也一以貫之。剛剛落幕的2017年廣州藝術節上,“本地優秀劇目展演”列入三大系列板塊之一,廣州歌舞劇院的大型原創音樂劇《西關小姐》、大型武俠雜技劇《笑傲江湖》都陸續上演,展現瞭廣州的本土風情。廣州大劇院不僅僅將國外優質作品引進來,更希望通過推廣本土的戲劇作品,讓其發展帶上更多“廣東特色”。
“我們一直很重視傳承本土文化。我們引進海外劇目的目的,是為瞭把優秀演出帶給觀眾,也希望跟本地文化有更好的交流互動,能夠真正地讓本地的傳統文化借鑒優秀的經驗。”廣州大劇院演出中心總監陳睿近期接受南都記者采訪時介紹,劇院作為一個文化交流的平臺,在“引進來,走出去”上探索和實踐良性互動。
毋庸置疑,從舉辦梅花獎、世界戲劇節,到以戲劇為主題的廣州藝術節,廣州通過塑造品牌、建造國際水平場館、培養吸引戲劇人才,具有廣州氣質的“國際戲劇之都”已經顯現。據透露2018年廣州將正式向國際劇協申報“國際戲劇之都”。
文化藝術對城市氣質的提升是潛移默化的。業界評價,過去七年廣州大劇院的“潤物有聲”中,城市和民眾的氣質都得以提升。
中國對外文化集團公司董事長、廣州大劇院院長張宇也對媒體表示,以前大傢一直認為廣東人就愛聽流行音樂,沒有劇團敢來廣州演出。而現在來廣州演出,劇院場地往往需要提前一年才能訂到。
此外,廣州目前也已經初步形成以廣州大劇院、星海音樂廳、廣東演藝中心劇院、友誼劇院、蓓蕾劇院、黃花崗劇院、中山紀念堂等組成的廣州演藝劇場圈;很多劇院擁有一流的硬件設施,座位數量超過10000個,年演出超過1000多場,這些都為廣東文化強省的建設打下堅實的基礎。
文化創新
創新才能繁榮,這也是城市文化運營不斷煥發活力的源泉。
廣東文藝,早已不再是“說電視劇必提《情滿珠江》,說文學必稱《三傢巷》,看舞臺多唱粵劇大戲,談歌曲還在《濤聲依舊》”的景象,近年來湧現出一大批精品力作。
廣東通過開展“廣東省青年創作扶持計劃”和“中國夢”“海上絲綢之路”主題創作計劃等,推廣委約創作、項目推動等創作組織方式,成功“孵化”一批思想性、藝術性、觀賞性俱佳的嶺南精品力作,如音樂劇《烽火·冼星海》,民族交響套曲《絲路粵韻》,粵劇《夢·紅船》《刑場上的婚禮》《還金記》,雜技劇《笑傲江湖》《與妻書》,話劇《韓文公》《康梁》,以及潮劇《古城風雷》、漢劇《詩娘》、山歌劇《客魂·傢風》等。其中,舞劇《沙灣往事》榮獲第十一屆中國藝術節文華大獎,少兒舞蹈《爸媽我想你》和曲藝《羊續懸魚》獲得第十一屆中國藝術節群星獎。
不僅文化作品,文化活動品牌也在創新中煥發光彩。
為何創辦24年之久的“南國書香節”品牌活動的吸引力不減反增?南國書香節從1993年創辦至今,規模日益擴大,辦展方式不斷創新,尤其是今年,分會場增至13個市,全省主、分會場吸引200多萬讀者入場,展會面積10多萬平方米,舉辦400多場次的文化活動,成為深受南粵大地廣大群眾熱切期待和共同參與的閱讀嘉年華。
廣東省委宣傳部出版處處長、南國書香節組委會秘書處秘書長張偉濤說,作為文化強省的重要抓手,廣東的全民閱讀活動起步早、影響大,“書香嶺南”全民閱讀活動蔚然成風,近年來在培育活動品牌、深入推動基層群眾閱讀活動、創新推廣方式、凝聚各方力量、建設長效機制等方面取得新進展,走在全國前列。
南國書香節的創新性不斷。辦展對象始終堅持面向青少年讀者為主,選擇固定在8月辦展,為青少年暑期提供一份文化大餐;辦展模式始終堅持公益性質,每年均推出一批文化惠民活動,比如今年推出書香之夜和“圖書秒殺”活動(低至6折),受到讀者歡迎;參展內容始終堅持大文化跨界融合,工藝術美展、廣府文化展、花城文學獎、南方出版高峰論壇等,產生廣泛影響;辦展范圍上始終堅持主會場帶動分會場全省聯動,形成全省上下共享書香的濃鬱氛圍。
全民閱讀,廣東走在全國前列。據調查,廣東省18-70周歲城鄉居民的綜合閱讀率較全國平均水平高出13.5個百分點,其中,廣州市各媒介綜合閱讀率高達98.9%,高出全國平均水平20多個百分點。
在民間,廣東也湧現出越來越多個性鮮明、超前的文化創新項目。
方所作為公共文化空間的標桿誕生於廣州,它致力於構建中國獨一無二的新生活美學體系,為市民提供城市復合式文化公共空間的新可能。2011年成立以來,已舉辦超過600場的文化交流活動,當中直接參與活動現場的人數達20萬人次。
“我們做的不僅是書店,而是一個文化平臺,一種未來的生活形態。”方所創始人毛繼鴻曾表態,希望它是能改變城市生活方式的空間。在他看來,書店是城市的靈氣所在,它擁有其他公共空間所不能取代的多樣性。
而與方所走差異化路線的1200bookshop24小時不打烊書店,也快速成為這個城市的新風景線。保安、獨立舞者、單車環遊世界的清華學生、以書店為傢的流浪兒童等,都成為深夜故事的主角。在這裡,書店開始變成一種新型空間,陌生人之間重拾互動、交流。
書店與城市共生共長,也正為文化創新註入活力。
出品:南都采編指揮中心
專題統籌:趙勇
主筆:南都記者賀蓓
攝影:南都記者陳志剛賀蓓實習生陳海學
來源:南方都市報
- 台中通馬桶價錢 各級學校抽化糞池推薦廠商~學校抽化糞池找他就對了
- 一般家庭抽肥 台中通馬桶廠商該如何找呢?精選廠商台中通馬桶廠商
- 台中通馬桶價錢 尋找專門服務住宅化糞池清理店家~有住宅化糞池清理的經驗分享
AUGI SPORTS|重機車靴|重機車靴推薦|重機專用車靴|重機防摔鞋|重機防摔鞋推薦|重機防摔鞋
AUGI SPORTS|augisports|racing boots|urban boots|motorcycle boots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